工业遥测终端机
工业级标准RTU
工业级带屏RTU
工业级移动供电RTU
工业级低功耗RTU
工业蜂窝网关/路由器
工业路由器
工业智能网关
工业5G CPE
工业级Lorawan网关
工业无线网桥
工业数据传输终端
工业级IOT传输终端
工业串口服务器
北斗定位通信终端
工业级iot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非网管交换机
管理型交换机
太阳能供电系统
太阳能供电系统
智慧城市
智慧办公楼宇系统
智慧环境监测系统
城市积水监测解决方案
智慧垃圾桶满溢监控方案
园区综合能源监测系统
蓝牙智慧停车
“智慧井系统”
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
雨水情监测系统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河道水位、流量监测
视频水位监测系统
智慧灌区水价改革
超声波明渠流量液位监测方案
智慧灌区改革方案
智能工厂4.0
设备看板监测系统
PLC远程升级运维方案
工厂水电气一体化管理方案
综合能源监控方案
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智慧消防
消控主机并网监控
智慧消防云平台建设
校园智慧消防
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
物联软件平台
设备运维云平台
物联传感云平台
网格化大气质量监测平台

新闻中心

物联网软硬件产品设计、研发、销售及集成公司



物联网应用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万物互联”便利多


来源:合晨科技    发布时间:2023/6/26    

城市街头的无人便利店里, 消费者自行扫码开门、选购商品, 关门后系统自动结算; 停车场 出口, 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信息, 消费者实现无感支付……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的背后, 离不开 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专家认为,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加快, 物联网已经成为 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物联网正服务千行百业, “万物互联”的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物流中心更智能

伴随着快递包在传送带上传递、排队落下的“咚咚”声, 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成都智能产业园智能分拣中心进入今年“双 11”的最忙碌时刻。

智能分拣中心里, 货物搬运声、快递传送声、电流声以及物流车的发动声, 交织成一片热腾 的生产景象。虽然业务处理量已超出平峰期 2 倍左右, 单日业务处理量达百万级, 但这里的工作 人员并不多, 一切井然有序。这得益于自动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智能快递车等设备承担了 仓储、运输、分拣及配送等环节的很多工作, 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随着物联网、 5G、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应用,这个物流中心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建设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中心, 是中国加快发展物联网应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 物联网是以 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近年来, 各行各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物联网在网络能力、应用 发展和产业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批“物联大脑”“一网统管”等物联网标杆应用逐渐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支撑生产生活

“上清镇老医院小区烟雾报警,请立即前往。”近日,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古镇的义务消防员蒋国庆接到手机短信, 立即拿起灭火器赶往报警点查看, 原来是有人不小心触发了烟 雾报警。

国庆的快速反应, 源于当地依托物联网技术建成的“全灾种、大应急”智鹰 119 消防平台。 这个平台在重点场所安装近 10  万个智能烟感器,一有警情,报警信息不仅能传送到消防平台, 还能送达邻近义务消防员手机上,实现“快反应、早处理”。

物联网究竟怎样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在移动物联网 的融合应用方面已形成车联网、公共服务、零售服务、智慧家居等 4 个亿级应用, 智慧农业、智 能制造、智慧物流等 3 个千万级应用,有力支撑生产生活。

在生产方面, 物联网应用既提升效率和质量, 又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在三一重工的“灯 塔工厂”里,每台产品设备从原材料开始就有了一张专“身份证”,同时订单可快速分解到每 条柔性生产线、每台设备、每名工人, 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据驱动, 实现“一张钢板进, 一台设备出”的智能制造全要素落地。

生活中, 物联网同样大显身手。在菜鸟驿站, 用户找到包裹, 放在高清拍摄仪上扫码,  能直接带走包裹。方便高效的背后, 是物联网设备与驿站包裹管理系统、云监控系统等实现数据 打通。

物联网作为信息采集的前端,通过串起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让信息技术发展到 达一个新高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认为, 移动物联网已经改变着千行百业, 深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物联网的未来场景是什么样?业内人士认为,面向 6G、基于智能感知的移动网络,是智能 化生产重要基础设施,其显著特点是将生产制造流程与信息基础设施融为一体。

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工信部等部门去年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 )》提出, 到 2023 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物联网 连接数突破 20 亿。其具体发展目标是实现“五个一”:突破一批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物联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 催生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运 营服务模式; 导出一批赋能作用显著、综合效益优良的行业应用; 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物联网标 准和安全保障体系。

为促进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 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合华为等 6 家单位近日发起倡议, 各行业各领域加快利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开展应用创新, 广泛挖掘应用需求, 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规模化 应用;推进芯片、模组、终端、软件、平台和服务的研发攻关;加快推进 2G 、3G 物联网升级, 打造满足低中高速全场景应用的移动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移动物联网能力升级和应用换 代。

针对中国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短板、产业生态还不够健全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 桂蓉在日前举行的首届移动物联网大会上建议: 在覆盖方面, 进一步按需持续加强特定应用场景 的深度覆盖; 在应用方面, 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 在产业化发展方面, 加强 各环节企业的跨领域合作, 并形成产业合力,通过推进一批示范应用项目建设, 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推进物联网产业和实体经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