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遥测终端机
工业级标准RTU
工业级带屏RTU
工业级移动供电RTU
工业级低功耗RTU
工业蜂窝网关/路由器
工业路由器
工业智能网关
工业5G CPE
工业级Lorawan网关
工业无线网桥
工业数据传输终端
工业级IOT传输终端
工业串口服务器
北斗定位通信终端
工业级iot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非网管交换机
管理型交换机
太阳能供电系统
太阳能供电系统
智慧城市
智慧办公楼宇系统
智慧环境监测系统
城市积水监测解决方案
智慧垃圾桶满溢监控方案
园区综合能源监测系统
蓝牙智慧停车
“智慧井系统”
太阳能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
雨水情监测系统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河道水位、流量监测
视频水位监测系统
智慧灌区水价改革
超声波明渠流量液位监测方案
智慧灌区改革方案
智能工厂4.0
设备看板监测系统
PLC远程升级运维方案
工厂水电气一体化管理方案
综合能源监控方案
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智慧消防
消控主机并网监控
智慧消防云平台建设
校园智慧消防
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
物联软件平台
设备运维云平台
物联传感云平台
网格化大气质量监测平台

新闻中心

物联网软硬件产品设计、研发、销售及集成公司



中国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朱德成: “开放物联”从全局引领物联网产业发展


来源:合晨科技    发布时间:2024/5/13    

编者按:物联网即将迎来增长爆发期, 作为信息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物联网发展目前仍面临 封闭、碎片化等挑战, 推动标准和技术开放, 成为产业加速发展的必需。 7 11 日~14 日, 2016 国际开放物联网技术与标准峰会暨 W3C 万维网兴趣组会议将举行,国内外物联网专家将就物联 网标准与技术开放等进行深入、务实、前瞻的交流。作为会议指定宣传媒体, 《中国电子报》别推出2016 国际开放物联技术与标准峰会”专题。

在共性关键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 物联网行业的开放化和标准化已成为技术的发展趋势 和应用的迫切需求。 “独立、封闭、各自为战的方式,的确也可以从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带动 行业进步 但是却难以从全局高度引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朱德成指出, “开放的物联网能 够有效地减少重复开发、 降低建设成本, 从而带给人们更加经济、 健康、绿色和智慧的生活方式。

在云集全球物联网标准领域最顶尖专家的2016 国际开放物联技术与标准峰会暨 W3C 万维 物联网兴趣组会议”召开前夕, 《中国电子报》记者有幸采访到活动主办方之一—— 中国物联网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秘书长朱德成。

统一思想 力促开放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在建立物联网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国家物 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 推动建立了中国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由物联网部 级联席会议的 14 家部委推荐的 40 家单位发起,于 2013 10 24  日成立,由中国电子科技集 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任理事长单位。

以“战略引领, 协同创新, 产业推动, 合作共赢”为宗旨, 成立还不到 3 年,联盟已经逐渐 成长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一面旗帜,引领着产业的发展趋势。 “联盟成立的时间不算长,如何做 好联盟开始也没有什么经验。我们理解, 作为国家倡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除要搭建一个 平台、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要联合联盟成员单位确定战略方向, 通过技术创新 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如果说联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那就是统一了家的思想和认识,确定了‘开放物联’的产业发展方向。”朱德成非常谦虚。

诚然,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技术路线和标准阵营层出不穷, 但能让产业界拧成一绳,一个方向努力, 已经实属不易。正是因为如此, 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物联网虽然已经 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却还没有更快的发展。无论大多数厂家的物联网操作平台, 都在以 开放的平台为诱点, 促使开发者进入他们布局的硬件和服务生态系统, 并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加入 以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但从本质而言,这些物联网平台仍然属于“利益平台”,还未形 成真正开放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和开放体系架构。

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联盟正式对外 发布《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白皮书》,中国电科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会同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 出了推进“开放物联”的联合倡议。

“技术本身无对错, 关键是要让大家达成共识。”朱德成这样阐述统一和开放的好处, “在互 联网时代 有了统一的规范、协议之后, 大家就不用将时间耗费在开发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是可以着眼于应用层面, 这对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普及意义重大。同样,建立于开 放体系架构之上的物联网, 能够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底层服务和标准接口, 这样才能使应用开 发独立于硬件设施, 提高开发效率, 让大家可以做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应用, 推动物联网建设模式、 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更多的应用得以落地。

应用示范 协同创新

实际上,联盟的工作成绩远非朱德成所说的“统一思想”这么简单。为赢得我国在物联网产 业技术发展上的主动权、主导权, 联盟一直积极探索建设以国家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 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积极自主应对竞争挑战的发展之路。

在持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方面, 联盟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在联盟的指导下, 市建设专业委员会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实践为宗旨, 组织城市建设 中的相关传统企业和物联网新技术应用企业共同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朱德成向记者透露, 未来联盟会根据需要在多个领域成立专家委员会, 各专委会将在各自相 关领域里为联盟企业的技术实施、产品销售及渠道推广提供服务平台。各专委会的成立与发展, 将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无限可能的广阔市场。

时, 联盟还一直以“智库”的身份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其中, 联盟推出 的《物联网感知层核心关键技术调研报告》、《中国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概况》,围绕物联网感知 层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物联网感知层市场发展现状、物联网传感器应用现状与分析等 内容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和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此外, 联盟不遗余力地开展技术创新应用示范, 探索协同创新模式。朱德成表示, 组织实施 具有影响力的落地项目, 取得组织大规模合作、协同创新的成果和经验, 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价 值,是推进联盟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以“金山岭、长城河谷”项目为例, 联盟携手北京城建三集团、北京城建远东集团, 计划将 物联网概念引入城镇规划建设, 以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 搭建云计算中心和城镇级 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将交通、电网、物流、金融、农业、旅游业、商铺、酒店等全纳入智慧化理, 以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商铺、智能酒店、智慧旅游业、智慧农业、节能减排、智慧融、智慧城镇开放实验室以及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小镇建设, 着眼于打造个未来的生活方式样本。后续联盟还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 依托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推动技术转 化,并联合打造实现城镇建设运营商和物联网企业之间的资源对接。

正如朱德成所说,物联网是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深度融合的领域,是典型的“实体”经济。 相对于传统网络行业而言, “实体”行业更适合担当物联网应用“破冰者”的角色。房地产代表 着大众消费市场, 又是个跨界的市场, 从家电到健康, 从安防到汽车, 房地产行业能够让物联网 应用蔓延。 “物联网+房地产”是特别合适的一个应用领域, 开发商更适合像打造水电气等基础设 施一样 通过打造物联网的基础设施, 实现物有所依、物有所管。以往, 每一个社区必建的基础 设施包括水、电、气和网络,未来还将包括建设连接各类物理设施的物联网的基础设施。

义未来 勇于担当

在联盟的倡导下, 业界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 有了落地可行的抓手。下一步, 联盟将致力于 推进建立开放的、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开放物联”的口号做实。具体来看, 就是要 设计打造开放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组织研发构建相应的软硬件支撑环境, 支撑相关标准体系制定; 组织相关区域和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推进公共运营平台发展,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标准化。

当下 物联网缺的不是硬件资源, 而是更具操作性的运营模式。朱德成表示, 在开放的体系 架构下, 公共运营平台可以承接各种应用, 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应用开发的难度, 让用户更多地参 与,厂商把更多精力放在后期运营上; 另一方面更能有效整合资源, 比如说目前各用户都有一 套自己的传感器资源和体系,开放整合之后,也将孕育出新的运营模式。

记者了解到,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的关键,物体描述标准的研究立项,也获得了 ITU  (国际电信联盟) 的认可。对于这一先进的前沿理念的提出, 尽管朱德成以“无知者无畏”来自嘲, 但 实际上, 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平台, 正是联盟在总结大量物联网应用系 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建设的共性需求而提出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是朱德成的另一个身份。 “作为联盟的理事长 单位,在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上,中国电科义不容辞,要有央企的责任和担当。”朱德成坦 “为了摆脱跟随的局面,需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战术层面,所以我们必须勇于定义产业未来 的发展方向。成合力, 才能更有话语权。做好布局, 才能战略引领产业发展。朱德成表示, 下一步, 盟将进一步凝练物联网行业重大技术需求, 组织联盟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围绕物联 网产业技 术创新的关键问题, 开展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和攻关活动, 推动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成产业核心技术、产品和标准, 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 实现物联网技术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推广 和应用,提升 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竞争力。